1)课堂精讲与“翻转课堂”教学设计
为了提高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的需要,在教学中,课前提醒学生相关知识点进行提前学习,并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,归纳和总结学习心得体会,教师上课时只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精讲,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、讨论。由于同学们提前学习,并检索了相关文献扩展了认知面,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,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有纠正了对知识理解的偏差,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通过近五年的实践,教学效果明显提高。
2)教学与科研结合的专题讲座互动式教学
通过引科研进课堂,把最新信息和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,使学生及时吸收新知识,扩大知识面。同时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大量引入教学,促进了研究生分析、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。以讲座的模式将相关知识点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,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,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。
3)软件实训实践式教学
教学中,加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,结合引进的国外知名软件,如OLGA软件、PIPEPHASE软件等,结合实际案例,进行仿真计算,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及相关理论的理解,培养了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,还为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手段和工具。
5)课程论文综合能力锻炼
通过设置课程论文,使学生熟悉从文献查阅、研究方案、实施方案、分析报告和论文等科研活动的整体过程,成立科研兴趣小组,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,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。
6)教学实验系统完善和改造
充分发掘科研实验系统的教学价值,提升学生创新能力。在211工程和985创新平台的支持下,储运学科建设了室外大型多相流实验系统,可用于学生认识实习以及特长生自主设计实验,所有室内实验设施全部对学生开放。
7)考核方式多元化
通过专题研讨、课程论文等环节增加了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参与度,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、团队能力、科研创新能力,考试则将现象与理论、生产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,采用更多的分析类型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。